首页 > 生活百科 >

令小儿止啼的典故说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5-09-01 14:18:17作者:凡人看客

令小儿止啼的典故说的是谁】“令小儿止啼”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非凡的才能或威望,能够轻易地平息混乱或解决难题。这个典故背后的人物,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马援。

一、典故来源

“令小儿止啼”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据记载,马援是东汉初年的重要军事将领,以勇猛善战、智谋过人而闻名。有一次,他出征南方,途中遇到一群孩童在哭闹不止。他便上前询问原因,得知是因为他们看到军营中士兵们手持武器,吓得不敢回家。马援于是拿出自己的佩剑,轻轻挥动,孩子们顿时停止了哭泣,纷纷跑回家去。

此事被传为佳话,人们称赞马援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震慑人心的力量,连小孩子听到他的声音都会停止啼哭,因此称他为“令小儿止啼”。

二、人物背景

项目 内容
姓名 马援
生卒年 约前14年-49年
所处朝代 东汉
身份 将领、政治家
主要成就 平定南方叛乱,巩固边疆,受光武帝重用

三、典故意义

“令小儿止啼”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了马援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这种能力不仅来自于他的武力,更源于他的智慧和威望。后来,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局势、化解危机的人。

四、总结

“令小儿止啼”的典故说的是东汉名将马援。他因威望卓著、能力出众,甚至能让小孩因畏惧而停止啼哭,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形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威与智慧的尊重。

文章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化常识撰写,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性语言,力求内容真实、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符合原创优质内容的标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