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
假设某公司月初有A产品库存100件,单位成本为50元。当月又分两次进货,第一次进货200件,单价为60元;第二次进货150件,单价为70元。月末时,该公司的A产品库存还有250件未售出。请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月末库存A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解析步骤
1. 初始库存
初始库存为100件,单位成本为50元,因此总成本为:
\( 100 \times 50 = 5000 \) 元。
2. 第一次进货
第一次进货200件,单价为60元,总成本为:
\( 200 \times 60 = 12000 \) 元。
更新库存后,总数量变为 \( 100 + 200 = 300 \) 件,总成本为 \( 5000 + 12000 = 17000 \) 元。
计算新的加权平均成本:
\[
\text{加权平均成本} = \frac{\text{总成本}}{\text{总数量}} = \frac{17000}{300} \approx 56.67 \, \text{元/件}
\]
3. 第二次进货
第二次进货150件,单价为70元,总成本为:
\( 150 \times 70 = 10500 \) 元。
更新库存后,总数量变为 \( 300 + 150 = 450 \) 件,总成本为 \( 17000 + 10500 = 27500 \) 元。
再次计算新的加权平均成本:
\[
\text{加权平均成本} = \frac{\text{总成本}}{\text{总数量}} = \frac{27500}{450} \approx 61.11 \, \text{元/件}
\]
4. 月末库存成本
月末库存为250件,根据最新的加权平均成本,库存总成本为:
\[
250 \times 61.11 \approx 15277.50 \, \text{元}
\]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动态调整库存成本,确保成本核算更加精确。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频繁采购且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因为它能及时反映当前市场状况下的真实成本水平。
希望这个例题和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应用技巧!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