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5-09-03 08:23:39作者:周晓慧StyleUR
【当仁不让于师的解释】“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面对仁德之事时,即使是老师,也不应谦让。也就是说,在坚持仁义、正义的事情上,不应因为对方是老师而退让。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的高度重视,强调个人在道德责任面前应有担当,不因身份地位而动摇。它不仅是对学生的勉励,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在大是大非面前,应当勇敢承担,不推诿、不退缩。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原文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解释 | 在面对仁德之事时,即使是对老师,也不应谦让。 |
核心思想 | 强调在仁义之事上要有担当,不因身份而退让。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道德和正义面前勇于承担责任,不惧权威。 |
文化影响 | 成为儒家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强调师生关系中的责任与勇气。 |
此句不仅反映了孔子对“仁”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学生人格独立和道德自觉的期望。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是非、善恶时,应秉持正义,不因他人身份而妥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