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其一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南渡避乱期间所作,反映了他面对国破家亡、漂泊流离的深沉感慨。诗中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国家兴衰的无限哀思。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岳阳楼所在的地理环境和黄昏时分的静谧景象。洞庭湖在东,长江在西,诗人登楼远望,只见夕阳缓缓西沉,天光渐暗,气氛悠远而萧瑟。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写诗人登上岳阳楼,俯瞰吴地与蜀地交界之处,心中思绪万千,徘徊于湖光山色之间,日暮时分更添几分苍凉。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感叹自己辗转万里,来到此地,仍不禁遥望远方,而在这三年多的战乱与流亡中,更感到处境的艰难与危险。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泪纵横不是悲”,诗人以白发苍苍之身,在风霜之中追忆古人,老泪纵横,但并非单纯因悲伤而落泪,而是对历史、对人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陈与义作为南宋爱国诗人的忧国情怀和沉郁风格。通过登楼所见,抒发了他对国家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