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后赤壁赋翻译

发布时间:2025-09-14 16:22:23作者:叽哩娘

后赤壁赋翻译】《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该文延续了前篇的哲理思考,但情感更为深沉,描绘了作者在黄州贬居期间对人生、自然与宇宙的感悟。以下是对《后赤壁赋》的总结及翻译对照表格。

一、

《后赤壁赋》以作者夜游赤壁为线索,通过描写江水、山月、孤鹤等意象,表达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文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两位客人跟随我走过黄泥坡,霜露已经落下,树叶都已凋落。
人影在地,仰而视之,则见明月出天,照耀江上。 人的影子在地上,抬头望去,只见明月从天边升起,照亮江面。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于是我们喝酒非常高兴,拍着船舷唱起歌来。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歌词说:“用桂木做的船桨,用兰木做的船桨,划过清澈的水面,追逐流动的月光。”
渔夫闻之,笑曰:“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昔者周郎赤壁,今则舟中之客也。” 渔夫听了笑着说:“这不是曹操的诗吗?当年周瑜在赤壁,现在却成了这船上的客人。”
余曰:“汝知其一,未知其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我说:“你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当他攻占荆州,攻下江陵,顺流而东的时候,战船千里,旗帜遮天,倒酒在江边,横握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英雄,如今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况且我和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小舟,举起葫芦杯互相敬酒。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把自己比作朝生暮死的蜉蝣,渺小如沧海一粟。哀叹人生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想要挟着仙人遨游,抱着明月永远存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把这种想法寄托在悲凉的风中。

三、总结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抒情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苏轼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然。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解析或扩展内容,请随时告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