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是】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描绘了中秋夜月圆如盘、清辉洒落人间的意境。诗中“皓魄当空宝镜升”形容月亮如玉盘高悬夜空,“云间仙籁寂无声”则渲染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平分秋色一轮满”点明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的主题,“长伴云衢千里明”则表达了月光普照大地、照亮千里之路的深远意象。
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寄托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团圆之情的向往。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中秋月夜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原创(文字+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中秋月》 |
作者 | 李峤(唐代) |
诗句原文 |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创作背景 | 唐代中秋佳节,诗人借月抒怀,表达对团圆与自然之美的赞美。 |
诗意解析 | 通过描绘中秋明月的皎洁与静谧,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寓意团圆、光明与永恒。 |
艺术特色 | 用词典雅,意境空灵,富有画面感,情感含蓄而深沉。 |
文化意义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的重要文学体现,象征着和谐、圆满与思念。 |
现代价值 | 用于节日祝福、文学赏析或作为写作素材,具有较高的审美与教育意义。 |
结语:
《中秋月》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中秋之夜的美丽画卷,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寄托了对人生美好愿景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能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共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