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的主人公,发生在哪年,什么时期】“火烧连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也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这一战对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火烧连营”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自率军伐吴,最终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被东吴名将陆逊以火攻大败的战役。此战中,刘备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也标志着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该战役发生于公元221年至222年之间,属于三国时期的早期阶段,具体时间多认为是公元222年。此战不仅改变了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也成为后世军事史上“火攻战术”的典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战役名称 | 火烧连营 |
主要人物 | 刘备(蜀汉)、陆逊(东吴) |
发生时间 | 公元221年—222年(主要战役在222年) |
所属时期 |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阶段) |
战役背景 |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率军伐吴,意图夺回荆州 |
战役过程 | 刘备初期占优,但陆逊采取坚守策略,后以火攻大破蜀军,刘备败退白帝城 |
战役结果 | 蜀汉大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东吴巩固了长江防线 |
历史意义 | 标志蜀汉由盛转衰;体现火攻战术的威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
三、结语
“火烧连营”不仅是《三国演义》中极具戏剧性的篇章,更是历史上的真实战役。它反映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也展示了战略与战术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