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什么通史
【资治通鉴是什么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它不仅是一部通史,更是一部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历史典籍。许多读者在初次接触这部书时,可能会疑惑:“《资治通鉴》到底是什么通史?”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
一、《资治通鉴》的基本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资治通鉴 |
| 作者 | 司马光(北宋) |
| 成书时间 | 北宋时期(1066年—1084年) |
| 体例 | 编年体通史 |
| 篇幅 | 共294卷,约300万字 |
| 记载范围 | 从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 |
| 编纂目的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二、什么是“通史”?
“通史”指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记载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古至今发展过程的历史著作。与“断代史”不同,“通史”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通史,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三、《资治通鉴》的特点
1. 编年体结构
《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
2. 注重政治与道德
司马光编写此书的目的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是为了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书中常引用儒家思想,强调“正统”与“仁政”。
3. 史料详实,考据严谨
司马光及其助手在编撰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多种史料,并进行了严格的甄别和筛选,力求做到“信而有征”。
4. 语言简练,文笔优美
《资治通鉴》的语言简洁明了,叙事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四、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通史?
- 它覆盖的时间跨度长,从战国到五代,跨越1300多年。
- 它不是只记录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的事件,而是全面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 它的结构完整,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理解历史演变的全过程。
五、总结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历时19年完成。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意图的“资治”之书。通过系统的编年方式,它全面展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发展,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资治通鉴 |
| 体例 | 编年体通史 |
| 时间跨度 | 战国至五代(约1362年) |
| 作者 | 司马光 |
| 目的 |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 |
如需进一步了解《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或阅读建议,可继续关注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