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调解案】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利益冲突、沟通不畅或误解,各类纠纷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纠纷调解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一起典型的“纠纷调解案”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案件的基本信息和处理过程。
一、案件概述
本次纠纷调解案发生在某小区内,涉及两户居民因停车位使用问题引发的争执。双方原本关系较为融洽,但由于近期小区停车位紧张,一方擅自占用另一方的固定车位,导致矛盾激化。经过多次口头协商未果后,双方最终向社区居委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积极介入,了解双方诉求,组织面对面沟通,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小区管理规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二、案件基本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案件名称 | 纠纷调解案 |
发生时间 | 2024年3月15日 |
发生地点 | 某小区A栋楼下 |
涉及人员 | 张先生(车主A)与李先生(车主B) |
纠纷类型 | 停车位使用权争议 |
调解机构 | 社区居委会 |
调解方式 | 面对面调解+法律宣传 |
调解结果 | 双方达成协议:李先生归还张先生产权车位,张先生产生临时停车补偿 |
处理时间 | 2024年3月20日完成调解 |
后续跟进 | 社区定期回访,确保协议执行 |
三、调解经验总结
1. 及时介入是关键:纠纷初期若能及时介入,可有效防止矛盾扩大。
2. 注重沟通方式:调解过程中应保持中立,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避免情绪化对抗。
3. 依法依规调解:结合法律法规和社区制度,增强调解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 后续跟踪服务:调解完成后应持续关注,确保协议落实,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通过此次“纠纷调解案”,不仅化解了邻里间的矛盾,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信任感。未来,社区将继续加强普法宣传与矛盾排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